凯尔·兰利的普通一天

2015年11月9日

凯尔·兰利不情愿地推开教室门,里面只有零零星星几个学生。走到讲台上,兰利把课本放下,然后闭上眼睛,深吸了一口气。倒不是因为紧张,是因为实在需要一些自我控制,防止自己情绪崩溃,才能够开始难熬的又一天。

来到昆西格蒙德社区学院还没有到三个月,兰利已经好几次想要辞职了。生活中似乎一切事情都不对。单身教工宿舍的暖气不知道为什么好几天都没有供暖了,兰利前天开车到镇中心买了两床被子晚上盖在身上。每天早上九点钟课就开始,得面对一群毫无兴趣的学生。兰利不是个外向的人,同事对自己冷漠的很,晚上只有和以前德州的老同学在Messenger上聊天,久而久之,对方也不是很情愿听自己诉苦。

上半年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毕业后,兰利找到了现在的工作。历史系的博士找工作实在太难了,兰利既没有什么很突出的论文,也写不出什么多样性陈述。他对工作的要求是要是能通向终身教职的工作。面试了十几个学校都被拒绝后,兰利阴差阳错地到了昆西格蒙德社区学院。尽管在声誉上实在不能更低了,但好歹能提供终身教职途径……毕竟做的还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哪怕工资低些,默默无闻,也就认了。

至少他当时是这样想的。现在看来,事情很明显了,离开德州,到东北地区的这次冒险是一次灾难。生活和工作处处都不顺。做高校教师的所谓最大好处——能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——在这里只是空谈。哪怕和自己本科时在的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相比——更不要说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了,这里的教师的工作强度实在难以置信。周中上午和下午几乎都要上课,甚至连周五都要教课!下班后的时间都要用来给一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课程备课,还没有选择余地。之前设想的利用空余时间写一些论文发表,方便可能的跳槽,现在看来也是实现不了的空想。

世界通史。不知道是谁想出来开设的课程。兰利从荣休的老教授手里接过这门课,只因为他是历史系的博士。兰利的毕业论文是关于美墨战争和美国内战的,和现在这门课程毫不搭界。但学校的所谓人文综合学部,除了他就只有一个教印第安历史的人,而且经常不在学校;英文系毕业的倒是有五个。无所谓了。

抬头一看,兰利看到钟面已经是九点过五分。尽管如此,教室里只有十几个人,而花名册上有四十多人。即使在教室里的人,也大多在玩手机。刚到学校的时候,兰利一度想效仿某些上年纪的教师,禁止课堂里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,但考虑到想营造自己随和宽容的形象就没有宣布。实际上,禁令不会起作用,有没有禁令都不会影响学生对他的看法,或者说,学生也不太关心他。残酷的现实。

“好,现在开始上课。上周我们开始讲帝国的历史,上节课从马修·佩里的远征讲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态势,还短暂提到了虾夷大漂移。虾夷当代史我们会在后面专门花一节课讲,现在我们继续讲帝国。”

“我们知道,现在的帝国,我们以前叫尼彭,就好像同一个国家,我们叫做俄罗斯,后来叫做苏联,现在又叫俄罗斯了。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大家有时还是叫它尼彭,但是官方叫亚细亚帝国。从尼彭变成亚细亚帝国呢,就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。当然之前也有对高丽和福尔摩沙的扩张,但决定性的事件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。”

“因为这和我们美国的历史关系密切,所以很多人应该也都知道一些,总看过电影吧,但是具体情况,特别是整个战争的来龙去脉,我简单讲一下。”

“上节课讲到了尼彭的军国主义化,和华国的开战,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,太平洋战场,要从1941年,12月7日讲起。”

“因为我国反对尼华战争,对帝国实施物资禁运,尼彭的军方越发急躁,加上欧洲战场,纳粹德国逼近莫斯科,帝国认为是恰当的时机攻击西方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,宣称是建立所谓亚细亚的天命,实际上是需要资源和领地。12月7日呢,尼彭同时攻击了当时我国治理下的菲律宾,威克岛,关岛,英国的香港,马来亚,荷兰的东印度群岛。”

“之后,我国太平洋舰队赶赴西太平洋防卫。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,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,我国海军史上最糟糕的一场失利。菲律宾海海海战,帝国的航母舰队埋伏袭击了我国的庞大舰队,当时我们还不像帝国海军那样知道航母,而非战列舰,才是现代战争的核心,舰队没有足够的空中保护而遭受了灾难。5艘战列舰被击沉,3艘战列舰受创过重自沉,大量船只受伤,五千多人阵亡,金梅尔上将战死,幸亏夜晚到来,才防止所有船只全军覆没。”

兰利抬头看了一下教室,心想谈谈战争也许会让学生稍微提起点注意力。令他大失所望,学生们还是各自玩手机,或者戴着耳机不知道在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看些什么。

“呃,那么之后的几个月呢,帝国在各条战线上狂飙突进,又用航母集群,击败了英国的远东舰队,迅速占领了从新加坡到东印度群岛的地区。到了1942年中旬,帝国已经威胁到澳大利亚,占领了太平洋的诸多岛屿,甚至登陆了阿拉斯加!”

学生还是没有反应。兰利只好继续照本宣科。
“这时候呢,我们成功破译了帝国的密码,知道帝国即将对米德威进行攻击。这次轮到我们来设埋伏。在米德威,我们伏击了对方舰队,第一次空袭击毁了敌方两艘航母。这种细节不会考。但敌人的反击也很凌厉,双方几次空袭之后,敌人又有一艘航母被击毁,而我方也有两艘被击沉了。尽管帝国军在非常惨烈的登陆战后占领了中途岛,但敌方的舰队被决定性地削弱了,而我国的经济实力,决定了我们的损失可以被弥补。题外话,他们损失的航母,其中有一艘居然没沉,被他们成功拉到了岛上,但因为大火和爆炸,等于是废铁了。再说一遍,这种特别细的细节不会考。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米德威决战。”

“后来两军在太平洋展开消耗战,又爆发了很多海战和陆战,在热带的丛林岛屿上僵持。1943年初,我们空军拦截并杀死了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。与此同时,我国的军事实力迅速增长,到停战的时候,我们的新型航母已经下水五艘,更有十一艘在建,无数其他军舰和飞机,我们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。原本在开罗会议上,总统将提出,对帝国也要像对德国一样要求无条件投降。但在六月,帝国提出了停火条件。”

“在1943年5月,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战略反攻,我们在北非全歼了轴心国军队,将帝国军赶出了瓜岛,收复了阿拉斯加的全部岛屿。苏联在斯大林格勒获胜。帝国高层这时意识到了必败的命运,向我们提出停火。在瓜岛的失败后,帝国皇帝强行插手,罢免了东条英机,重新起用米内光政组阁,派币原喜重郎与我国谈判。总的谈判目标等于是我们上节课提到的,战前我国提出的最后一次取消禁运的要求,即要求帝国军全面撤出在尼华战争中的所有占领领土,注意这里帝国还要全面撤出与我国开战后占领的全部领土。这样我们又回到了原点。”

“两国有了初步共识后,帝国军撤出整个新几内亚,两军基本停止交火。在谈判持续的同时,欧洲战场的局势发生了进一步变化。我们登陆了意大利,墨索里尼倒台,意大利政府投降,在库尔斯克,苏联取胜,帝国意识到已经完全没有重开战端的可能了。但9月,德军占领了罗马,苏联在斯摩棱斯克受阻,有必要迅速将资源转向欧洲战场。”

“最后的停战协议以我国的胜利告终。协议条文反映了我国的意志,帝国军只保留了一些小的附加条件。帝国军将从尼华战争爆发后的一切侵占领土撤出,并退出三国轴心联盟。因为罗斯福总统和我国外交都强烈反感殖民主义,我们同意战后东南亚洲各地区应民族自决,各民族可选择独立。丘吉尔反对这个条款,但我们没有理他。”

“另一个条款,则导致了战后的一系列政治变化。我们认知到华国正处于内战状态,分别有西部的民族政权,北方的赤色苏维埃政权,和东部的维新政权。我们都知道这第三个是帝国的傀儡,但我们承认这是一个内战交战方。条款规定帝国军要在三个月内撤出华国内陆地区,并在六年内撤出华国全境。”

“在帝国国内,这一协定以亚细亚解放合约的名目宣传给国民,宣称是帝国的战争使得西方强权尊重了亚洲人种。但军方从头至尾都知道,而国民很快也发现,这其实是一个战败的协定。帝国军以暂时维持秩序的名义,在华国领土维持占领,但按照协议必须逐步撤出。到这里,我们国家的战争就结束了。呼!”

学生对兰利故作惊叹的发言没有反应。

“好吧,然后是帝国内部的纷争了。尽管一开始撤出了交战前线地区,但满三个月时,帝国并没有完全按协定撤退到沿海地区。我国施加外交压力的同时,最恨帝国的是谁?是华国!华国山城政府军之前满足于接收帝国军主动撤退的地区,但在1942年,民族政府集结了全部精锐部队,在江城对帝国军发起了激烈进攻。”

“帝国军在当地的驻军于是展开交战。帝国政府要求撤退,以息事宁人,但‘坚守的师团’很快成了国民精神的象征。从停火开始饱受打压的帝国陆军,显然是抗命的背后力量。出人意料的是,山城民族政府酝酿了很久的这次突然攻势,居然失败了,被帝国陆军反攻。与此同时,在帝国本土,全国各地发生暴动,最著名的是在日比谷公园,群众要求废弃和约,继续开战,甚至发生了不可想象的,持械开火和大规模纵火,甚至皇居园林内部都起火。帝国陆军和大政翼赞会这时发动了期待已久的政变。他们找到了一个之前难以想象的盟友,就是三年前签订互不侵犯协议的苏联。残存的原帝国赤色主义势力加入了政变的联盟,红色联盟诞生了,朝日的红色和赤色的红色汇合。”

一个学生可能是看视频看到了好笑的东西,笑出了声。还好她有最起码的礼貌,没有一直笑个不停。

“呃,他们显然无法重新开战,为什么呢?因为这时,战争天平已经决定性地倒向同盟国一边。苏联攻入了战前德国境内,我们的军队即将登陆诺曼底,而帝国已经撤退到1941年的边界。但新政权可以通过虚张声势来控制局面。他们实质上软禁了皇帝,但却打着尊皇清君侧的名义,清洗了‘国贼’。在华国,帝国陆军以所谓志愿者的形式,大批加入维新政府,将山城政权击退。在维新政权首脑病死后,‘参谋’的帝国陆军迅速清洗了维新政府任何图谋自立的企图,安排了更加傀儡的人选,并消除了一切反共元素。到1945年,和华国民族政府的战线完全稳定下来,双方的交火也大规模减少了。与此同时,1944年末,在苏联支持下,华国西北的地区宣布独立后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,而华国的赤色政府和民族政府之间也不断爆发交火。民族政府调集兵力大规模进攻赤色政府,但又一次失败了。”

“1948年,民族政府失守首都山城,到1949年,赤色政府占领了全境,民族政府大元帅流亡加州。在苏联斡旋下,华国苏维埃共和国和维新政府达成了全面停火。”

“与此同时,我国在德累斯顿使用原子弹后,苏联,英国,然后是帝国,开发出了自己的核武器。尽管帝国明显违反了和平协议,但无论是我国民意,还是核武器威胁考虑,决定我们也无法重新开战了。”

“时间差不多了,下节课我们讲帝国的战后史,联邦化,共主联邦的政治架构,帝苏决裂,清洗赤色派,新文化革命,被镇压的民主运动,冷战后的开放政策,全球化和帝国的经济崛起。下课。”

早已不耐烦的学生很快都走出了教室。兰利疲倦地靠在了讲台上。

下午还有课。房间暖气修好了吗?给老导师发的邮件,好几天了都没回复,可能对方只是没查邮件,很快应该看到的吧……

今天也是兰利普通的一天。

熊奈美子这道题不懂!~秘密森林~

聚集于庭园里的少女们,今天也展露出天使般的纯洁笑容穿过高耸的门扉……

……才怪。

熊奈美子,今天也穿着仿佛面粉袋一样的校服,爬上四层楼梯,来到高三(20)班的教室!

“早上好,奈美子!”

熊奈美子转头看去,是同桌郑沐晨来了。

“早上好呀,阿沐!”

“上周末回家带了无花果干,奈美子要吃吗?”郑沐晨举着零食说道。

“诶?是小时候经常看到的那种吗?”熊奈美子问。

“不是的,”郑沐晨摇摇头说道,“小包的南洋无花果其实是萝卜丝。这个是从西北国家进口的哦。”

“是……是这样吗?”

“所以……要吃吗?”

“不用了……一直想要减肥却还没有开始……”

“诶……高中生为什么要减肥啊……再长大些才需要考虑这些吧……”郑沐晨露出疑惑。

熊奈美子内心挣扎地看着零食。

如果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,郑沐晨有一个把熊奈美子喂胖的阴谋。

但是这个猜想不太能成立,理由之一就是,每次拿来的零食,其实大部分还是被郑沐晨本人吃掉了,熊奈美子只吃了较小部分。但是尽管这样,郑沐晨却没有任何变胖的迹象。

“是基因吧……”熊奈美子自言自语。

“诶?什么?”郑沐晨不解地问。

“啊啊,没什么……”

几分钟之后,两个人还是开始分着吃无花果了。

“……以及这道题不懂。”熊奈美子用手帕纸擦了擦手指,指着桌上的试卷说。

是上周末的文综周测试卷。熊奈美子考得一般,所以希望能够在讲评课之前先复盘一下。

“唔真的不懂吗?”郑沐晨还含着零食,所以发音很含糊。

“当然不是!”熊奈美子回答,“觉得自己已经答得很全了,可是,还是只得了一半的分。”

“嗯唔,我来看一下……”

阅读下面的两幅图表,回答下列问题。

一幅图是全国各行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折线图,另一幅图是本行省及周边的地形图。第二问是从地理角度分析本行省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领先的原因。

“我回答了自然资源丰富,还展开讲了煤矿。然后讲了江河密布,交通便利。后来觉得还不够,又补了一条气候温和,适于人口居住。”

“嗯唔,对。”郑沐晨又吃了一口。

“但是只得了一半的分!所以到底答案是什么!”熊奈美子抱怨道。瞄了一眼,郑沐晨在这道题果然也是满分。

“嗯……想听考试答案还是真实答案呢?”吃下去了之后,郑沐晨问。

“既然这么说的话,一定是想告诉我真实答案吧!那么先讲考试答案好了!”

于是郑沐晨开始解释。

“首先,人文地理的要素一块就是政治呀。可以答获得西部拓殖政策扶持,局势稳定。”

“这个真的算地理吗?”

“反正这样回答总没错的。然后,地处边境,有利进出口外贸经济。”

“那个占比很少吧!”

“总之这样答就对了。然后,自然环境优美,生态文明发达。差不多答齐了。”

“啊啊。”熊奈美子把刚才的要点记了下来。

“但是这种题也是高考完全不可能出现的啦。毕竟文综是统一命题卷呢。”郑沐晨补充。

“所以……”

“嗯?”

“那真实的答案呢?”熊奈美子歪着脑袋问道。

“啊,真实的答案,就是因为我们行省很穷,基数太小罢了。”

“还真是伤自尊的答案呢……不过确实很有说服力。但为什么一开始会穷呢?”

“嘛,”郑沐晨回答,“也是从这些方面分析咯。首先当然是因为以前是拉锯战的战区。”

“但是盘古城协定之后就停火了吧。”

“不光是这样哦。停火之后,这里也一直被当作备战的前线阵地,所以重要的国家统制产业不会放到我们行省来,即使是今天军事氛围也很浓。当然还有敌人游击队森林军的存在。”

“啊,森林军,现在真的还有吗?小时候在老家,大人吓唬我的时候就说森林军来抓人了。”熊奈美子回忆道。

“应该是还有的,总是消灭不尽呢。背后原因也很多吧。”

“森林军和西边的国家到底是什么关系呢?”

“停火协定前应该是一体的,即使现在也偷偷收到援助吧。可以算是西边的激进派吧,毕竟都宣称要占领我们,只是有的选择武装而已。”

“真是伤脑筋呢。”熊奈美子评论。

“嘛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比以前也好很多了。但除此之外,还有其他地理区位差的理由。”

“比如?”

“因为不靠海,在革新的时候没法获得外贸的好处,西部边境也做不了生意,就只能把矿产挖出来卖原材料这样子。现在的发展也主要是因为开采效率提升了。”

“但是农牧业其实还不错。”

“嗯嗯。还有生态环境。边境的隔离带因为长期没有居民,于是有很多珍稀物种,现在直接宣布改造成国家公园了呢。”

“可以去玩吗?”熊奈美子好奇。

“理论上是可以的……”

“高考完之后,阿沐可以和我一起去玩吗?”

“……”

空气安静了一会儿。

“并不是不行,但可能会被森林军抓走的,要做好心理准备哦。”

“……那个,有种说法是,森林军也不那么坏!”

熊奈美子似乎选择了最糟糕的一种回答。

熊奈美子这道题不懂!~女王陛下~

聚集于庭园里的少女们,今天也展露出天使般的纯洁笑容穿过高耸的门扉……

……才怪。

熊奈美子,今天也穿着仿佛面粉袋一样的校服,爬上四层楼梯,来到高三(20)班的教室!

“为什么现实和少女漫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呢……”熊奈美子这样抱怨道。

高三(20)班是江大实验中学的文科零班,或称尖子班,或称火箭班。旁边的(21)班和(22)班是文科重点班,或称快班。再往后就到了普通班了。每学期结束时,根据月考和期中、期末考的加权平均成绩,实行滚动制度,重组班级,并按照成绩降序可以重新选择座位。

熊奈美子发现,现实还是有和贵族女子学园勉强相似的地方。自己班上的男生很少,大概是男女一比五的比率。这么一来,班上总的来说还是由女孩子统治的地方。高二文理分班后竞选劳动委员的时候,居然没有一个男生愿意当,于是这个职位变成了由其他班干部代理的轮班制。……只是为了举个例子说明男生的无能,请不要在意。

“早上好,奈美子!”

熊奈美子转头看去,是同桌郑沐晨来了。

如果在攀比的时候,把每个人的各个方面都画成雷达图的形式,郑沐晨应该会全方位包围自己吧。

“早上好呀,阿沐!”一边回话,一边看着眼前的女孩子。

比我漂亮多了,熊奈美子心想。尤其是キラ キラ的一头黑发。

尽管每个人的头发都是黑色的(有人不是吗?),但有些人的头发比其他人更好看呢。

“从宿舍出来经过食堂时买了南岛烤小香肠,奈美子要吃吗?”郑沐晨举着零食说道。

“啊……不用了……在减肥……”奈美子本能般地拒绝。

“诶……高中生为什么要减肥啊……再长大些才需要考虑这些吧……”郑沐晨露出疑惑。

“……也不是在减肥……只是有这么想过……啊那个都……无所谓了……”说着说着,熊奈美子自己就开始卡壳了。

几分钟之后,两个人还是开始分着吃小香肠了。因为卖三块钱,是食堂小卖部里最高档的零食。请不要误解!并不是现烤的香肠,而是卡乐比推出的,用小塑料包装袋包起来的即食食品,其中想必充满了防腐剂。

“呐,阿沐。”闲聊中,熊奈美子突然想到。

“什么?”郑沐晨嚼着脆皮肠问道。

“为什么会特意找我做同桌呢?”熊奈美子问。

“问过了哟!”

“嘛,嘛,每次回答都不一样,都忘掉了。”

“嗯……是因为……奈美子是我的转世哦!”

真是恶趣味的玩笑呢。熊奈美子这样想。

“借我那本推理小说,就是为了攒这个冷梗对我使用吗?”熊奈美子问。

“啊……也有这方面的考虑。不过主要还是有好看的书希望奈美子也看到。”就这么如实回答了。

“那么上一个问题,换一个答案。”

“嗯……奈美子很有上进心呢。”于是这样答道。

“诶……是没听过的理由呢。上进心……我吗?”

自己不太能算是上进心很强的类型吧。在班上,也即在年级里,成绩大概是平均二十名左右,浮动很大。虽然是本市最好的高中,又经考试滚动过的,但文科本身在这个边陲行省,可以说是很不受重视了。即使在自己班上,也会有一部分考不上第一批次学校,而班上二十名的话,大概也只是达到考出本行省的重点大学水平而已。

招生名额又少,可选专业也很少……当初家长也是希望自己报理科呢。熊奈美子回忆起来。

但是自从高一下学期物理挂了科之后家长就不再说了。

与因为数理化太难而选文科的许多人不同,郑沐晨则是特例,高一时候也是全年级前五名的存在。选文科的时候,班主任也表示了异议。“真的要选文科吗?文科的话,帝大在全行省也只有十个招生计划哦。”

尽管如此,还是来文科了。但每当问起来文科的理由时,就像回答熊奈美子同桌的理由一样,总能提出不同,毫无说服力而又容易忘记的原因。

“即使有梦想,也不可能像阿沐那样考上帝大啊。”熊奈美子这样回答。

“啊~希望能考到一起,就是很有上进心的表现哦。”

“那样的话,班上大部分人都有上进心吧。只要偶然考进过一次前十名,就会直接跳跃到幻想自己超常发挥上帝大的样子。”熊奈美子不留情地反驳道。

“啊啊,还有别的论据。”郑沐晨似乎饶有兴致。

奇怪,以前的回答如果被反驳,就会接受然后跳转到别的话题去了。

“比如说,坚持问我问题这一点呢。”

“诶?有题目不懂,就问同桌,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吗?”熊奈美子问道。

“当然可以说是平常的事情……但那是在做这件事并不奇怪也不出格的意义上这样说的。一般说起来,有题目不懂的首要反应应该是查看答案详解,如果被啪唧——’略’掉了,就会去问老师,加入下课时讲台前的问题长队,或者去老师办公室问。问同桌的话,会有同桌也答不出来,或者错误解释并留下错误印象的概率在呢。”

原来有这么详细的行为分类学。

“嘛……要说的话,也是因为特例吧。同桌是阿沐的话,就能答出来了。根据经验,如果阿沐答不出来,问老师一般也没有用。”熊奈美子回答道。

“比老师厉害是好学生的最低标准吧。”

“……嘛……有道理。那么,今天也有这道题不懂呢。”熊奈美子摇了摇头,拿出了错题本。

“这里!’同君连合’与’同君连邦’的辨析。在课本上并没有找到相关的段落,做题当时就凭自己的理解写了一些。看答案的时候发现果然漏了很多点,但完全不知道这些其他点是从哪里冒出来的。”

“……诶……会是超纲题吗?也可能是上一版的教材删掉了这部分的缘故。不过我倒是知道的。”郑沐晨看了看,回答道。

“不太会是……因为是和我们用一样教材的行省,前年的入试样题呢。”

“……这样的吗……这道题目出在这里的原因我也不是很懂,硬要说的话……大概是和其他知识点串起来能回答吧。但是正式考试绝对不会出这方面的题啦。”

“诶?为什么?”

“大概这方面知识点……并不适合出题的吧……一时也很难解释清楚。但是要我作答的话倒是可以。”

“好呀,那么阿沐来讲一下答案吧!”

“好哦,不过会相当复杂,要做好心理准备……”郑沐晨这样说道。

“同君连合的概念,就像现在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二世一样哦。她不仅是英国的国王,也是鲁珀特地,新荷兰,奥特亚罗瓦等地的国王呢。但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又各自独立运作,并不是同一个主权国家,所以叫做同君连合。”

“嗯,但说到这个例子的话……”熊奈美子突然灵机一动,“那么,对英国女王来讲,苏格兰,威尔士这些,应该就是同君连邦了吧。我是这么理解的。”

“不对不对。”郑沐晨摇头,“拿苏格兰做例子吧,西元1707年的合并条约之后,就不存在苏格兰或者英格兰的主权国家了。”

“但是尽管不是主权国家,也还是国家吧。”

“但是非主权国家这一级已经在行政上虚级化了。当然,最近也有重新设立苏格兰国会的呼吁。尽管如此,同君连邦这个概念,在国语里是专用于我国的,虽然也不常提起就是了。”

“诶,专指我们吗?”熊奈美子非常好奇。

“是的。……怎么说呢……看起来像是某种过渡状态,却因为各种原因定格了。打个比喻的话,就好像恐龙进化成鸟的过程中,始祖鸟维持到了现在。”

“虽然不学生物,但大概能理解……”

“而且是因为这样的状态,很符合利益吧。”

谁的利益呢,熊奈美子本来想问,但是郑沐晨继续说了下去。

“比如,今上皇帝,如果仅限在东陆邦这个层次,其身份其实不是皇帝哦。”

“我知道……是国家元首呢。”

“对的呢。说起来很奇怪,但是东陆邦的国体在法理上是共和国哦,但是其元首向来是皇帝。”

“是很奇怪……属于老师从来不讲的部分。”

“类似地,还有国民,邦民,公民的辨析。比如,奈美子去帝京上帝大……”

“考不上的啦。”

“能考上的。先当做既成事实吧,奈美子去了帝大,那么奈美子在本土的身份是什么呢?”

“是国民,但不是邦民,也不是公民。”

“是这样的。国和邦本来在国语是一个意思,但为了这种安排所以在制度上区分开来了。话说回来,为什么又能通过入试进帝大呢?”

“考上自己国家的大学不是很正常嘛。”

“是这样的没错,因为国这一层面,是西元1979年的大联盟条约缔结决定的。但是,签订条约的各国,现在称为各邦,却依然在形式上保留着主权……或者说是被迫吧。”

“为什么会这样呢?”

“有很多方利益的考虑,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。造成的结果就是,各个邦还是隔离开的。比如入试……”

“对呀,我们班也有呢,跟随父母在帝京很多年,但是高二不得不一个人回来了,因为并不可以参加帝京当地更容易的入试。”

“这就是不是公民的缘故,所以也不能享受当地籍贯的其他政策,除非经过很复杂的入籍归化程序。如果是在同一个完全主权国家内部,就不会有这种问题,也不需要内部护照了。但另一方面,在帝京工作却很简单,因为工作资质这方面是国层面的。”

“可以去打工,却不可以享受其他权利嘛。虽然有所有人都知道的原因,但果然还是很偏心了。”

“嘛,但当地人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被外邦人抢走了哦。在邦国分离的制度下,凡是资源不同的地方,就会隔开哦。”

“所以天港,明明本来是东陆的一部分,却被划出去成为了自由市。”

“而且皇帝也同时是自由市的元首,又是其他许多邦的君主。在这之上,皇帝是全国的皇帝。因此,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同君连邦。”

“呼……真的太复杂了。而且有种很不公平的感觉啊。”熊奈美子说道。

“是这样的呢。如果需要一种效果的时候,就切到国的层面;需要另一种效果的时候,就切到邦的层面,总之始终有利就好了,而且深究的话,还挑不出问题,这就是所谓法学家的智慧吧。”

“尽管如此,也不太希望我们去深究吧?”

“是的呢,这就是入试不可能考这一部分的缘由。”郑沐晨把早先说过的话串联了起来,似乎很满意。

“……嗯嗯。这么一讲解,果然是明白了。”熊奈美子点点头。

“不过呢……能自由地来回切换,某种意义上说,也是好事吧?”

“为什么呢?”熊奈美子歪着头问道。

“打个比方吧,就像女孩子之间的感情哦。”

“……嗯?”

“如果需要的时候……”郑沐晨停了一下,“可以说是友情呢。但另一方面……”

“呀!”熊奈美子惊叫一声。

原来趁她正在聚精会神听的时候,郑沐晨冷不丁地用凉凉的手指拍了下她的后颈,现在正在一边坏笑。